中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我国为什么现在才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

发布时间:2018-09-18 浏览次数:


        电力需求侧管理这个概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电科院提出,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对该理论积极响应。而电力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则在我国产生了长达十几年的徘徊。

    历史原因

        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之所以在我国出现十几年的徘徊,并不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此的不关注,而是受时代大环境的制约和束缚,在当时我国的格局下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期执行体制。

        当时的原国家经委主管部门由于自身不具备执行体制,只能依靠电力部和后来衍生的国家电力公司推进“需求侧管理”。而中国的电力行业从来都是以发电量和供电量来衡量和考核工作成绩的,让这样一个部门来执行一件致力于减少电力需求,减少电力消耗的工作本身就与自身的工作核心内容相冲突。 

        尤其在90年代后期,由于计划不周造成电力产能阶段性过剩,为了偿还银行贷款,电力企业和政府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消费,减轻电力用户负担”的鼓励用电的热潮之中,再提电力需求侧管理自然是不符合时代的趋势。因此,电力需求管理自然而然在我国销声匿迹。

        历史的原因造成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滞后于西方国家, 现实原因又促使我国现阶段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大力推广。

    现实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过去依靠巨大的能耗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潮流和趋势。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之间相互矛盾,所以必须通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为了弥补用能缺口,提升用能效率,积极开展推进电力需求侧响应和电力需求侧管理,以期望达到短期内提高需求弹性、平滑负荷曲线的目的。

        目前,我国为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完成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已经衍生出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宣传手段等诸多手端。而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帮助用户对各类的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常规也是必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关内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性手段主要指哪两种?